院士工作站简介

  院士介绍

  侯保荣,1942年1月出生,山东省曹县人;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工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暨青岛市第三、四届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腐蚀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主任,海洋阴极保护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兼职教授,东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选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青岛市科技拔尖人才”。 2002年获“青岛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和“山东省先进科技工作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海洋腐蚀界唯一的一位院士;2009年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侯院士致力于海洋腐蚀与防护的研究,先后组织了对近海石油开发区腐蚀环境调查,提出了海洋腐蚀环境研究的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模拟实验方法,为发展我国海洋腐蚀研究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金属覆盖层阴极保护技术,开辟了我国海洋钢铁设施防护新路径;研究开发的新型牺牲阳极得到了广泛应用;海洋腐蚀环境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海洋腐蚀控制研究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海洋腐蚀环境研究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侯院士的研究成果《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其阴极保护蚀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钢铁设施腐蚀状态跟踪扫描系统》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腐蚀与环境相关性研究及其阴极保护蚀新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电连接模拟海洋腐蚀试验装置和方法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渤海石油开发区海/气与海/泥交换界面区腐蚀与防护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海龙Ⅰ型铝基牺牲阳极》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侯保荣院士主持完成了40余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资助的国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院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及中海油、中石化及地方科技项目。

  获国家授权专利7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20余件,以卓有成效的成就,推动了我国海洋腐蚀环境科学的发展。并为国家培养硕士3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及博士后10余人。先后出版《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腐蚀环境理论及其应用》、《海洋腐食环境偲杊怘偺科学》(日文版)专著3部;主编了《腐蚀研究与防护技术》、《MARINE CORROSION AND CONTROL》论文集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的论文有50余篇。

  院士工作站

  2011年10月,山东奥科阴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获长春市委组织部、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与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研究团队建立了“奥科阴极保护公司企业院士工作站”。

  工作站以进一步深化“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活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长效双赢合作机制、以建设一流工作站为办站方针,充分发挥侯保荣院士在腐蚀领域学科的领军作用,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腐蚀防护研究发展中心雄厚的研究技术力量,结合山东奥科阴极保护技术有限公司在实际腐蚀控制工程的丰富经验,研究开发腐蚀与防护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促进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切实解决企业创新中的难题和瓶颈,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工作站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通过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资源整合,通过与院士专家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攻关,带动了产业内部一批科技人才的成长,为增强企业科研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站作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的关键性平台,充分保障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与研发投入。

  目前,院士工作站建有3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工程技术试验厂房, 2000平方米的试验试制中心厂房、800平方米的院士工作实验室、300平方米计量检测室,将先后购置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另外,工作站依托山东奥科阴极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专家楼,为院士提供基础设施良好、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空间。相信随着工作站的顺利开展,公司科技研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速度进一步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